中国教育报—中国教育新闻网讯(记者 焦以璇)12月5日-6日,“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学科建设”国际学术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。本次论坛旨在共同探讨非遗教育及其学科建设的内容、路径、方法,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,推动非遗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。
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表示,非遗是文化多样性的源泉,也是文化认同、民族认同和社会凝聚的重要载体,发展非遗教育,高校责无旁贷。北京师范大学依托北京市“文化遗产与文化传播”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,联合珠海校区成立了“北京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”,积极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和人才培育,在非遗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等方面都作出了诸多探索。
两天的论坛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,与会*在10个专场中探讨非遗教育的历史、经验与挑战,非遗教育与非遗学科建设的可能性,高校在非遗教育中的角色和职能等,还就批判性遗产研究、“非遗进校园”以及保护原则等问题展开了讨论。
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、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“文化遗产与文化传播”平台主办,北京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承办,47位来自国内外的非遗领域*学者参加了会议。
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新闻网,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,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,如有对您造成影响,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!